2018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1810万例,癌症防治未来可实现“量身订制”
10月25日-27日,2019首都国际癌症论坛在北京隆重举行,诸多医学专家齐聚一堂,共同探索国内外肿瘤诊治新进展。本次论坛突破以往癌症论坛单纯技术性探讨与理论性推介,更加注重、突出肿瘤综合治疗概念,包括基因治疗、免疫治疗、营养治疗、人文关怀等既包涵科学技术的引领同时也回归医学人文的本真。论坛吸引了国内外肿瘤防治领域专家、学者共5000余人次参加。
开幕式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党委书记李天佐主持,本次会议主题为“科学 整合 人文”,聚焦肿瘤的基础研究、转化研究、免疫治疗、外科新技术、肿瘤缓和治疗、临床试验、护理等专业方向,介绍当前国内外肿瘤诊治的最前沿、最有价值的学术研究和肿瘤防治的新观念、新进展和新资讯。
《“健康北京2030”规划纲要》指出,到2030年城市人均期望寿命超过83.4岁。但目前,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转变,疾病谱发生了深刻变化,恶性肿瘤已成为居民主要的健康杀手,癌症发病率明显增高,诸多肿瘤病因病理等还不甚清楚,这就要求从事医疗卫生领域的科学家、研究者和从业人员更加勤奋不辍地加快肿瘤防治研究的脚步。
精准治癌:癌症防治未来可实现“量身订制”
“当前,我国癌症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仍然呈现上升趋势。每天约有10000人被诊断为癌症,每分钟新增7名癌症患者,并有5人因癌症死亡。”日前,中国抗癌协会副理事长、中国工程院院士于金明在2019首都国际癌症论坛上如此介绍我国面临的抗癌形势。
癌症,已是一种“常见病”,甚至是“高发病”。根据美国癌症学会的统计,男性的终身患癌率高达39.3%,女性约为37.7%。如何破解治癌难题,改变“闻癌色变,患癌绝望”的困境,已成全球各国急欲破解的难题。
精准治癌要向“智疗”迈进
“癌细胞是人体最‘聪明’的细胞,它由正常细胞癌变而来,当你想杀死它时,它会表现出正常细胞的特性,而且晚期和早期的癌细胞在生物学行为上有很大区别,这都是癌症很难治愈的原因。”于金明表示,要解决癌症,要从分子、基因和细胞的水平着手,关键在于精准的知道每一个肿瘤分子的机制,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和微环境。“所以,癌症的治疗是个精准医学的个体化系统工程,而不是几个大夫坐在一起会诊就能解决的问题。”
于金明谈到,精准治癌的愿景,就是要把主观治疗客观化,把客观治疗标准化,把群体治疗个性化,把个性治疗精准化,最终实现把复杂生命数字化。2010年以后,智慧医疗兴起,精准治癌一定会向“智疗”前进,这需要分子、解剖影像、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多学科、多专业、多领域的集成交叉与跨界融合,精准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设备、技术与策略。
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癌手段
放疗、化疗、手术、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是医学界针对癌症的五种疗法。其中前三者是传统疗法,后两者为新兴疗法。放疗、化疗、手术、靶向治疗和免疫疗法是医学界针对癌症的五种疗法。
于金明认为,免疫疗法可能成为最有希望的治癌手段,但更需要与其他疗法融合使用、抱团取暖。同时,它还要与新技术交叉融合、集成创新,既要与精准医疗融合成为“精准免疫”,避免无的放矢,又要与人工智能、大数据等融合成为“数字免疫”,最终才能达到“免疫+”的效果。
营养治疗是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
“营养治疗是手术、放疗、化疗等所有抗肿瘤治疗的基础与前提,是肿瘤患者的一线治疗。”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主任、我国肿瘤营养学科创始人石汉平教授在论坛上强调,营养不良的肿瘤患者抗癌治疗效果会受到影响,甚至无法承受抗癌治疗,特别是食管癌等营养不良严重的患者要特别注意营养治疗。
事实上,营养不良的人也更容易患恶性肿瘤。从癌症预防的角度来讲,我们在饮食中要坚持“丰富多样、食不过量、吃动平衡、身心健康”的指导原则,并且有意识地提高蛋白质的摄入量。
注:部分图片源于网络
页:
[1]